可持续设计

100件可持续设计作品,走向与万物永续共生的未来

2023-12-25 16:16:25 mana 107


作为可持续设计峰会的合作媒体,《LOHAS乐活》杂志立足“关心自己,关怀他人,关爱地球”的出版宗旨,秉持可持续的健康理念。

本次峰会上,资深媒体人、《LOHAS乐活》出版人、《周末画报》北京地区总经理杨晓丹将携手宋悠洋洪丽娟李明亮等多位设计师参与“新锐设计师对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远景”圆桌会议,分享她在创新营销、整合营销的深厚经验与可持续生活方式领域的见解。

今年,《LOHAS乐活》也推出了《可持续设计大赏》(Green Design Objects 100 )特别号,通过100件可持续的设计作品与大家共同感受到设计的能量,体味日常生活中的“绿”意,走向与万物永续共生的未来

1.jpg

当可持续逐渐成为当下日益达成的共识,而绿意盎然的社会范畴,《LOHAS乐活》相信更在设计物件之外,于是把Green Design Objects 100设定在九个方向:


 1  为弥合文化断层而设计

 2  为揭秘新材料而设计

 3  基于升级再造的设计

 4  为日常所用/所需而设计

 5  体现行业发展/变革的设计

 6  体现零浪费里理念的设计

 7  为社会系统而设计

 8  为社会问题而设计

 9  长效设计




01

 为弥合文化断层而设计 

Objects for Bridging Cultural Gaps


2.jpg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我们在自然里,在富有历史肌理的旋律、纤维中,在我们身处的土地上,看到记忆的缝隙可以被设计、填充、串联。

3.jpg

▲ 致力于发现中国在地之美的自然造物新国玩系列。

4.jpg

▲ 南头古城中的if工厂。

致力于民艺再生的“自然造物”、崇明土布,延续当地文化与情怀的南头古城、理发巴士,时光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穿梭,音乐、阅读文化仍在延续……


02

 为揭秘新材料而设计 

Objects for New Material Innovation


5.jpg

当材料的角色从最初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工具转变为考虑低碳节能的首要环节之一,它的“新”来自于其初露锋芒的可持续属性,也来源于对我们常见物质的认知刷新。

6.jpg

▲ 峰会分享嘉宾、设计师李明亮和洪丽娟的《山君》菌丝体家具系列,

7.jpg

▲ 峰会分享嘉宾、材料设计师宋悠洋研发的PEELSPHERE,一种100%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8.jpg

▲ 慢物质创办人曾令波设计的“弥生”茶仓

从真菌衍生而来的菌丝体成为材料研究者和设计师的宠儿,可生物降解的皮革、塑料替代品,“绿”科技加持的新发明,让材料的未来更加可持续。

03

 基于升级再造的设计 

Objects for Upcycling


9.jpg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一年平均产生约20.1亿吨城市固体废弃物。如何以永续的方式让它们找到归宿,人们开始探寻找回生活废弃物的剩余价值。

10.jpg

▲ 由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再生砖。

11.jpg

▲ Krill Design推出的世界上第一盏由橘子皮做的Ohmie台灯。

12.jpg

▲ 设计师吴燕玲Elaine Yan Ling Ng的可持续蛋壳瓷砖系列CArrelé。

13.jpg

▲ 设计师梁晨带领明渡设计团队通过设计的手法去表达自然中所蕴含的哲学。图为丝瓜系列2.0

14.jpg

▲ 倡导永续循环的春池玻璃。

砖石、废纸、渔网、剩余食材的再生,材料设计师们以自然为师;也从曾经的记忆中找寻物质再生背后的情感依托。

04

 为日常所用/所需而设计 

Objects for Daily Use or Needs


15.jpg

源于生活的设计,比“欲求”更贴近“需求”。“少即是多”,也让人更加关注当下的自我,重新审视人与物、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16.jpg

▲ 可100%生物降解的口罩Marie Bee Bloom。

17.png

▲ Never Go Alone 日常护理防疫系列。

18.jpg

▲ Safone蛋皂在原料、包装上都考虑了可持续。

19.jpg

▲让废旧木料焕发新生的Somewhere, Sometime铅笔

以人为尺度的光、会“开花”的口罩、减少清洁却更干净的织物、以蛋为形的清洁皂,还有手掌间兼具创意与环保巧思的文具,带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环境友好的细节。

05

 体现行业发展/变革的设计 

Objects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 or Change


20.jpg

别具意义的一次尝新,未知领域的“第一堂课”,每个改变都曾为世界“计之深远”,也饱含先锋的勇气与开创未来的蓄力。

21.jpg

▲ STRIATUS数字混凝土拱桥。

22.jpg

▲ 多抓鱼循环商店。

新一代3D打印技术创造的建筑装置,旅途中的行李箱、酒店,社区空间的在地实践,一起看看不同领域的创变与先锋举措为地球的未来做了什么努力。


06

 体现零浪费理念的设计 

Objects for Zero Waste


23.jpg

给地球“减负”,也给自己“减负”,习惯重复、循环使用,拒绝不需要的东西,从日常去靠近不制造垃圾的生活。

24.jpg

▲ 瑞典Orbital System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款可循环淋浴系统。

25.jpg

▲ 中国香港建筑设计事务所EDIT ECTURE以永续设计为理念而打造的麻将套装“EDIT MAHJONG”。

26.png

▲ 来自设计团队“1004TEAM”,使用再生材料的流浪猫窝(效果图)。

27.jpg

▲ 韩国设计师Sungrae Kim发布的“Light Box”,可被生物降解的瓦楞纸包装盒。

生活中被废弃的陶瓷、衣物、塑料瓶、纸盒子,都可以回到新生的另一个起点,把浪费的垃圾成为有价值的资源,看到余物的潜力。


07

 为社会系统而设计 

Objects for Social System


28.jpg

在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血脉”里,找到让每个体系更健康、更科学的存在与更新方式,赋予地球一个又一个生机。

29.jpg

▲ 罗宇杰工作室设计的“共享瓢虫”,采用回收材料实现移动的儿童创客课堂。

30.jpg

▲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百子湾公租房(燕保·百湾家园)局部。

31.png

▲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Stefano Boeri Architetti)通过“垂直森林”扩展对建设新型建筑生物多样性的愿景。图为2022年1月,中国首座垂直森林“居然之家城市综合体”落地湖北黄冈。

本届“峰会”邀请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Stefano Boeri 与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中国合伙人胥一波,将围绕米兰、中国黄冈和南京的垂直森林项目,在峰会现场分享并深入探讨“未来生态城市的双碳与固碳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畅想。


32.jpg

▲ 日本设计事务所nendo在2021年提出的petitmarket(无人蔬菜摊)设计方案。

33.jpg

▲以设计导入的生态教育综合体——阳明实验山屋。

公租房、室内农场、无人菜摊、垃圾系统,公园生态,通过局部的改变,给城市、自然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与影响。


08

 为社会问题而设计 

Objects for Social Issues


34.jpg

为某个时期出现的“社会情绪问题”寻一个出口,找到与彼此和谐共处的一剂“药方”,世界也可以修复、互补。

35.jpg

▲ 2016年在台中成立“不老梦想125号”,以中高龄就业的实验场域。

36.jpg

▲ 中国大陆第一家“食物银行”——绿洲盛食社。

37.jpg

▲ 设计师朱赢椿的 “世界最美的书”《红山动物园是我家》扉页。

38.jpg

▲ 设计师黑一烊“山竹计划”成品之一,其材质来自因台风受损的木材再利用。

39.jpg

▲ YUUE工作室的主理设计师翁昕煜何的“UpcyclingShared Bicycle”(共享单车再利用)项目


针对城市中的人口老龄化、剩余食物、动物园、共享单车……所引起的社会话题,建筑师、设计者尝试以创新而巧妙的方式探寻具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09

 长效设计 

Objects for Long Life Design


40.jpg

关注一件物品不同阶段的历久弥新,可溯源,甚至可追踪至其归宿,在延续其生命周期的同时,发掘持久陪伴的温度与情感价值。

41.jpg

▲ 泰国设计师Somchana用稻壳为材料给Srisangdao Rice设计的大米包装。

42.jpg

▲ 来自戴之曦等三位设计师的团队的一款种子包装“种子,花勺,肥料”。

43.jpg

▲ CRUSH自2020年开展的回收羊绒项目。

44.jpg

▲ 英国艺术工作室Superflux创作的沉浸式装置Invocationfor Hope(祈求希望)。


从种子到肥料、有情感记忆的羊绒、从树木到艺术的自然归宿、寄托着与世界沟通属性的“信物”,延长物件的生命,也给了我们对地球、对未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