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零碳学院-精彩纷呈,联合国STI论坛主题边会嘉宾观点速递!(六)

2023-06-14 17:28:58 mana 109
图片关键词

零碳学院特别呈现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边会完整回顾


紧接上一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两位圆桌演讲嘉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地下空间研究院张大伟院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张九天教授的发言内容。


图片关键词

相聚联合国STI主题边会,共话城市碳中和
图片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地下空间研究院张大伟院长圆桌分享



主旨:借鉴我国与UNFC对接经验推动建立城市碳中和国际标准。


张院长表示科技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科技创新是创新主体为维护和保障国家整体利益从提升竞争力和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创新主体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实现拥有科技知识产权。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世界上近70%的资源被城市消耗。联合国资源分类(UNFC)是联合国授权欧洲经济委员会组织制订的目前唯一涵盖所有资源的分类框架。是一个全球性的、基于原则的资源分类体系,用于固体矿产、油气、可再生能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资源的分类、管理等。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于1997年签署了由欧洲经济委员会组织制订的第一版《联合国固体燃料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1997)》(UNFC-1997) 。2009年又发布了UNFC-2009。UNFC是目前全球唯一涵盖资源分类框架方案。其宗旨是促进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增强资源供应安全前和相关金融安全。致力于促进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分类标准的互通互认。UNFC建立的初衷是致力于促进国家、国际组织之间分类标准的互通互认,近年逐渐向支撑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演化。加快了推广应用的步伐。UNFC的发展推进了资源分类体系的全球化。


中国是UNFC5个发起和起草国之一。到2018年,已经发展成为《联合国资源管理体系》。每年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都会参加框架的会议。张院长从2013年到2018年,连续六年作为中方首席代表参加了会议。UNFC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把各国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借鉴。


2015年4月,在UNFC第六次会议期间,我部专家代表团在会上介绍了我国固体、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及技术规范体系构成和发挥的作用,与UNFC技术专家组(TAG) 达成了开展我国固体、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与UNFC-2009建立对接文件的研究意向。2015年10月,在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中,设立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际对比研究、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际对比研究两个课题,研究形成了对接方案。2016年4月,在UNFC第七次会议期间,中方专家代表团与UNFC技术专家组(TAG)利用两个半天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我国固体矿产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与UNFC-2009对接方案。2017年4月,在UNFC第八次会议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巴赫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双方在良好的气氛中,就对接问题进行了磋商。中方在大会介绍了我国分类与 UNFC-2009分类对接文件的框架内容等,通过EGRC专家组审查。2018年9月28日,中方代表与UNEC代表在日内瓦联合发布对接文件。


推动建立城市碳中和国际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标准国际化,既要着力提高中国标准水平,增强中国标准硬实力;又要全面谋划和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提高我们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话语权。


张院长提出推动建立城市碳中和国际标准的几点建议:一是将城市碳中和中的技术创新成果上升到标准;二是建立我国城市碳中和标准体系,提出中国方案;三是加快与其他国际碳中和标准的对接;四是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区域性统一的城市碳中和标准。

图片关键词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张九天教授圆桌分享


主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各城市应明确发展方向,打好低碳建设基础,多方发力共同迈向城市碳中和。


    张九天教授表示城市无论从碳排放,还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讲,都有它独特的地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更是生产力的聚集地所在。正因为如此,城市的碳排放也是全球碳排放的主体来源。从全球的层面来看,约75%的碳排放来源于城市,比例很高。对中国的城市来讲,比例将更高。国内城市碳排放总量占到国家碳排放的约80%-85%。在未来,城市毋庸置疑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最重要的主战场,因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的区间所在。同样,科技创新也聚集在城市当中,比如各个科技创新中心,各地区先进低碳绿色技术实践以及双碳的战略应用主体都集中在城市。综上,城市是未来科技创新和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主体之一。


    过去很多年,中国在城市层面上开展了很多相关工作。比如开展中国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各城市围绕碳达峰进行试点示范。目前国内大概三分之二的城市在过去低碳绿色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初步实现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跟碳排放挂钩。这也意味着城市在不断的迈向碳达峰阶段。但未来,城市要实现碳中和面临着很大挑战:一是各个城市碳排放的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城市分布区域不同、沿海、中部、西部的城市经济体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能源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未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城市基础实施不同的碳中和路径。另一方面,每个城市的减碳潜力有很大的差异。未来不同城市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碳中和,将有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回到科技创新,各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潜力以及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很多一线城市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它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但也有很多城市自身的科创能力并不强。对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怎么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推动作用,是值得每一个城市去思考的问题。


    面向未来,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围绕低碳绿色创新会展现出很多具有创新性的,甚至是现在看来天马行空的新兴技术。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未来的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从城市的角度来讲,未来的碳中和城市肯定会和现在有很大差别。随着不断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带动城市之间的生产力布局不断变化。目前已经能够初步看到碳中和对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端倪,未来这种调整的步伐会逐步拉大。所以面对碳中和,不同的城市会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对城市的政策制定者、每一个城市的成员来讲都是需要去深刻领悟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三个方面需要去思考:第一要研究前瞻性的科技引领城市碳中和的战略并明确城市发展未来的方向、发展的重点领域,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二围绕发展战略,深入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及禀赋开展推动科技创新的试点示范。围绕重大科技应用及更新迭代开展一系列科技示范工程,为未来绿色低碳技术在各个城市的应用发展打好基础。第三实现城市的碳中和需要多维度的共同努力,协同步伐。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比如提高对科技进步的认识、城市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


    现阶段,应脚踏实地的去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应做好碳达峰之后,面向碳中和深刻转型的准备。



请持续关注 STI 论坛

SISD将陆续发布相关会议成果!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下期推送!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图片关键词

从纽约到深圳,联合国STI论坛之“城市碳中和”边会,5月4日,深圳开启!


零碳工厂
图片关键词

全球可持续发展前沿趋势,STI论坛今晚呈现!


零碳工厂
图片关键词

精彩纷呈,更多STI论坛亮点速览!


零碳工厂


End

如果您觉得好,欢迎点赞或在看】,

您的每一次鼓励,

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图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