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四川天府新区:探路碳中和样板间

2021-07-12 16:04:01 sisd 185

天府发布 

以下文章来源于半月谈 ,作者卢宥伊 陈刚

昨日,“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官微,推发文章《四川天府新区:探路碳中和样板间》,聚焦四川天府新区,“探索以全新营城思路建设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构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城市运行与生产生活方式。”

图片关键词


全文如下>>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并强调“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为新区指明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天府新区探索以全新营城思路建设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构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城市运行与生产生活方式。



图片关键词



01
打造“可参与、可监测”低碳生产生活新场景




四川天府新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发展主轴,2014年10月获批为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主动创造城市低碳发展新模式,是兑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内容。四川天府新区利用传统智慧、实用新技术推进规划布局,依托全域70.1%的蓝绿空间,构建多个低碳场景串联生态空间、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碳中和示范网络,打造城市绿色发展样板间。
图片关键词
独角兽岛


兴隆湖东侧,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的独角兽岛建筑群,如同荷塘中的莲花,企业将在此“有机生长”。未来,这座岛还将配套绿色停车场,每一辆电动车都是一个分布式储能单位,可以在停车时向电网反向送电。
图片关键词

独角兽岛内景


中建五局项目执行经理贺鑫鑫介绍,“建筑群奇异的造型是为了实现节能,中空式螺旋设计可最大程度接收自然光线,向阳面开天窗也为边缘的房间引入光照,白天自然光可覆盖率达60%,是传统建筑的2倍。”


图片关键词


天府新区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5%。俯瞰新区,社会化电能替代项目逐步铺开:在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利用附近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冷热源替代集中空调冷热源,满足医院生产生活需要,预计年节约冷热耗电量68万度,减少碳排放683吨;恒大名都小区里,充电桩实现削峰填谷电能储用,高峰时段有序控制用电,低谷时段自动充电……

“我们建设的能源智慧大脑,可全程追踪碳足迹,科学开展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分析决策。”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李建立说。
图片关键词


同时,在天府新区职住平衡的科学规划布局下,市民朱先生可以选择每天步行上班,沿着鹿溪智谷下游段绿道漫步走上山顶。在不久的将来,他的低碳行为还可能实现交易,赚取“碳交子”信用积分。国家电投西南能源研究院董事长周庆葭介绍,该院在新区计划打造的碳普惠平台,实施个人碳普惠激励机制,将鼓励更多市民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02
建构实现碳中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




与双碳目标相匹配的生产生活新场景,源于天府新区正在探索建构的包括国土空间规划、能源规划等的四梁八柱。
图片关键词

——“人产城”高度融合,建构经济社会运行新型生态系统“通过职住平衡,减少人财物无效流动,实现要素的精准配置。”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介绍,聚焦产业社区人群特点,当地规划建设118个15分钟生活服务圈,破解传统城镇化模式下人群潮汐涌动等难题。


为减少交通体系对能源的依赖,天府新区打造“轨道—公交—慢行”无缝衔接、“人—车—路—云”协同的绿色交通体系。优先发展“低碳”公共交通,建成区800米地铁站点覆盖率将达90%;已建成游憩、通勤、社区三级绿道体系250公里,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推进数据共享利用,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枢纽,物理空间和数据协同的智慧城市。


——“政企研”紧密合作,形成公园城市碳中和推进机制。天府新区布局碳中和实验室,构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四川公司、国家电投西南能源研究院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公园城市碳中和智慧能源系统建设,从供给侧、消费侧推动碳中和。清华能源研究院为双碳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国网四川公司作为主要投资方,建立公园城市示范区跨专业“研究-建设-运营”三同步机制,定期与天府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电投作为发电公司,支撑天府新区双碳示范区的全绿电交易,提供风、光等清洁能源。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激发全社会能动性与积极性。“节约的碳排放会形成碳汇资源,一开始用财政补贴撬动,后续逐步市场化,形成对市民和对企业的激励体系,更好推动居民端减排。”刘任远介绍,当地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光伏垃圾箱、智能发电楼梯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景,广泛开展低碳知识进校园、节能产品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基本知识,探索基于商业化逻辑的生态要素交易机制,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浸入人心、深入生活。


03
探路普适性营城模式与全球价值认同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包含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丰富内容。
图片关键词
成都科学城

四川天府新区此前发布公园城市指数框架、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白皮书等,其公园城市建设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中国改革典型案例,初步形成了以彰显生态价值为核心的公园城市标准示范。
图片关键词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认为,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全省碳排放量在全国占比为3%,为探路碳中和提供了样本。天府新区以公园城市理念打造的碳中和样板间,为我国推进双碳目标提供了多个层面的思考。

其一,探索普适性营城模式,先行示范梯次推进刘任远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课题,与公园城市理念目标一脉相承、高度一致,在城市中的实践不是单项工作,更不能运动式解决,必须依靠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形成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架构体系,形成可持续的普适性营城模式,也期待给予优势区域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鼓励率先开展相关试点,形成有益经验。

其二,疏堵高效结合,形成全社会行动共识。多位基层干部反映,实现低碳发展或温室气体减排,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管控,必须站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广泛组织发动全社会参与,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履责、院校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把碳中和的长期愿景转换为全社会的行动共识。

其三,寻求价值认同,打造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公园城市是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探索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未来城市发展范式。”刘任远认为,以公园城市制度设计来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具象化实践,具备打造未来城市样板的基础,有利于形成在更大范围可推广的价值与文化认同。

来源:半月谈

编辑:侯涛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为保证画面质量请勿裁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