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关注|圆桌对话《城市绿色生活转型中的企业行动》
智库关注|圆桌对话《城市绿色生活转型中的企业行动》
摘要
2023年9月16日,SISD举办企业ESG赋能城市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特邀菜鸟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孙翔、万科公益基金会负责人区焕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副研究员丁晴、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媛展开圆桌对话,对话由阿里巴巴集团ESG战略负责人刘伟博士主持。
主持人刘伟:在今天中国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城市绿色生活转型最重要的维度有哪些?企业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参与赋能和加速转型?菜鸟有什么经验和故事?这和菜鸟的ESG有什么关系?
孙翔:关于城市绿色生活的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之前的专家也讨论了很多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划和高屋建瓴的理念。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关注在实践消费领域中的问题。作为一家物流企业,菜鸟更关注如何在物流环节中识别整体的碳排放量,如何利用新技术降低常规的碳排放,以及如何与消费者建立联系。通过倡导和与消费者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参与低碳实践。从菜鸟和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这是相对重要的事情。
举个例子,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无论是对ToB还是ToC,首先要识别出每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在ToB环节,菜鸟是最早采用电子面单的公司之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2014年,菜鸟通过使用电子面单取代过去的纸质面单,降低了电子面单这个领域的碳排放。菜鸟与许多消费品企业合作,例如在物流仓储和运输环节中,一瓶矿泉水产生了多少碳排放,并且可以识别哪些环节。菜鸟开发了一套碳资产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体环节中的碳排放情况。这是在识别环节的行动。
在实践方面,我们采用绿色、低碳和科技的方式。菜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考虑仓库应该建在哪里,如何减少物流环节以降低碳排放。通过智能规划,菜鸟可以很好地确定仓库建设的位置,并通过减少物流周转环节来降低整体碳排放。此外,在箱型识别方面,我们会根据购买的物品选择合适的箱子和最佳的装箱方式,以减少碳排放。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购买了一个快递,但是箱子很大,里面只有一个小物品,我们的目的是避免增加物流运输环节中的碳排放。
菜鸟每年都会进行快递纸箱的回收工作。在我们的数十万个菜鸟驿站中,消费者可以回收快递包装,并在下次寄出时不再新增包装。当消费者到菜鸟驿站寄包裹时,只需告知不需要增加新的包装,我们就可以回收和再利用原先的包装。去年,我们回收了超过2400万个包裹。这是对消费者最好、最实际的减碳措施。我们将自己定义为实践者,希望通过绿色科技的实践、与消费者的沟通以及对物流环节中减碳因素的识别来推动ESG整体进展。
主持人刘伟:所有这些工作和菜鸟ESG战略的关系是什么?
孙翔:对于菜鸟来说,ESG不仅仅是一项能力,它更是与企业发展和自身未来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我们将ESG视为一种紧箍咒,它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的理念所在。
主持人刘伟:我们希望能介绍一下大梅沙碳中和社区项目,特别是企业方面,包括万科和其他企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企业的ESG有何关联?
区焕仪:感谢主持人和主办方给予我们分享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故事的机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是万科集团出资成立的全国性4A级社会组织,现由民政部负责监管。
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万科公益基金会将主要承担社会组织的三个角色。首先,作为先行示范者,我们正在深圳东部的大梅沙片区创建碳中和社区。这是一个先行示范项目,在2019年国家提出双碳政策后,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实现碳中和,而社区层面是一个新的领域。其次,作为平行解决者,过去五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一直致力于解决社区废弃物管理问题,通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社会上的瓶颈问题。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倡导的方式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作为国际瞭望者,我们将把中国在生态领域所做的工作带到国际舞台,与国际友人分享,让他们了解中国在减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
接下来分享一下梅沙碳中和社区的故事。2021年起,万科公益基金会在政府的指导下推进梅沙片区的碳中和社区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基金会的单打独斗,而是涉及到社区、国家和城市的碳中和建设,虽然规模较小,但涵盖了能源、建筑和交通等重要议题。例如,以万科中心的零碳提升为例,该建筑于2009年建成,一开始就是绿色建筑,但离碳中和还有一定差距。去年,深石零碳公司加入我们的园区,对光伏进行改造,并在园区内建设微电网和储能设备等硬件改造。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万科公益基金会涉足这些领域是一项挑战,但在园区内,我们主要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废弃物管理。我们利用黑水虻处理园区的厨余垃圾,并结合堆肥技术实现园区的循环利用。我们也倡导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入了像深潜这样的公司,并申请了WELL健康认证。在社区改造中,我们需要各方的贡献,除了基金会外,还需要更多企业的共同参与。
主持人刘伟:请您介绍一下城市绿色生活转型中相关的低碳标准有哪些?这里面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刚才菜鸟分享的内容与社区和消费者息息相关,区女士提到的梅沙社区和姜女士提到的团标,这些工作并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传统标准,而且它们的场景也不太容易标准化。
丁晴:如您所述,标准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工具。在双碳“1+N”政策体系中,除了顶层设计文件外,还有专门的文件,即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针对标准作为国家的重要质量基础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支持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标准化工作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都提到了加强绿色消费标准引领的概念。
其中包括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体系,加强节能节水、绿色采购、垃圾分类、产品回收再利用、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方面的标准。此外,还有针对公共机构、宾馆、饭店、学校和医院等的绿色评价和绿色建设施工标准。
去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团队尝试制定了工业园区低碳建设和评估方面的标准,并在多个地方实施,其中在内蒙古转化为地方标准,并作为新建园区建设和考核的标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此外,绿电也通过团标的方式进行标准化工作。
除了理念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工作外,还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终端用产品方面的工作。两个文件中提到了统一绿色产品的标准和标识体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识,如节能产品认证、节水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消费者在选择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提出了统一绿色标准和标识的概念,通过综合评价挑选出所有绿色、低碳、节能和品质优良的属性,帮助消费者筛选出具有良好质量、安全环保和低碳属性的产品。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加市场上绿色低碳环保高端产品的供应,也是推动个人生活绿色转型的重要标准。
多年来,家庭中的空调、冰箱、彩电等用能产品已广泛实施了能效标识,例如二维码。中国的能效标识二维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夏季时,北京市对冰箱和空调提供补贴,因此消费者纷纷积极购买。除了关注我们购买的设备的能效表现外,我们还希望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对碳排放的影响。
因此,我们尝试制定了用能产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去年,在阿里的支持下,共制定了20类产品的碳排放和减碳量核算方法。据我所知,这套标准也在阿里的平台上推广和实施,通过此标准将生产企业、销售方、采购平台和消费者有效连接起来。虽然一个产品的减碳量可能在一年内有限,但通过积少成多,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累积,减碳量是非常可观的。以能效标识为例,从2005年到2020年的15年间,节能量达到了33000亿千瓦时,平均每年节能14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两个三峡发电站,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刘伟: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消极规划、低碳城市和绿色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深圳这样的城市中,如何实现低成本的绿色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做些什么?请您分享一下在推动过程中,企业已经做了哪些努力,还需要企业继续做些什么?
吴文媛:今天我们聚集在这个会场,讨论的是低碳生活的技术供给和政策供给。在这个话题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一个时间标签,它适用于每一个技术、每一个标准和每一个个体。每个人的行动都会成为一个变量,不同层面的行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在生产和物流方面可能减少了很多碳排放,但在日常生活习惯和城市空间方面,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情景。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我发现社区行动实际上是最后的一道关卡,它能够真正体现出是否有所减少。因此,我提出了一种规划理论,即消极规划。这并不是要消极地对待规划,而是要让空间规划能够容纳更多人的行动,包括那些具有自主意识的人。
我是第一届“蛇口社区无车日”的发起人。这个活动完全是由蛇口居民自发组织、筹集资金并参与的社区活动。今年已经是第八年了,第一年是2016年。所有的演员和服装都是蛇口居民自己制作的。我们在现场封闭了一公里的道路。我记得很深刻的是报名的人非常热情,大家都想参与这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这样活跃的社区是不容易的。当我们接收报名时,我们觉得3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参与,或者年纪较大的老人不能参与,但是社区居民不同意,所以最后决定所有人都可以参与。交警也在现场与我们一起玩耍,这几乎成为了社区的标志性活动。
这个活动带来的成果是,人们更喜欢步行了。今年“无车日”关注的是人行环境。作为一个示范城市,深圳需要向全国展示。然而,我们现在所有的街道设施都建在人行道上,电动车和自行车也被规定必须在人行道上行驶,这实际上增加了不安全因素。纽约前交通局长亲自打电话说要来参加无车日活动,她认为这非常困难,“作为交通局长,从官方角度让人们意识到低碳是多么困难,特别是在中国民间已经有了这样的行动,让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我们可以将供给和需求看作是两条曲线,供给曲线代表着企业的行动,而需求曲线则是领先的存在。企业的供给会紧随需求曲线的走势,因为它们可以从中获得收益,所以它们会尽可能地追赶需求曲线,以满足需求。然而,让我们思考一下,当我们谈论减碳措施时,如果减碳真的达到了某个平衡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可持续性,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否真的可持续呢?供给方认为它会持续高速发展,并引领需求的变化。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经常听到房地产广告,它们宣称能引领生活方式,无论你想要小户型还是别墅,它们都可以提供。但有一天,它们可能会告诉你如何生活。当需求达到均衡点时,情况会发生分化,我们所看到的企业与当地和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联系。人们的需求分化后,我们会发现原来的工人无法适应更多的需求,原先的技术人员和产业政策也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的水平。因此,请各位企业家关注社区,关注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平。
主持人刘伟:当前,我们正处于GDP增长放缓的阶段,今年可能只有5%左右的增长率,这不再是快速增长的时期,而是一个发展的时期。企业也面临着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而ESG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需求的工具。
具体聚焦ESG,社区实际上也是ESG的一个方面,在香港交易所中,社区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加以考量,并要求企业进行披露。个人的观点是,ESG将原本整合在一起的概念进行了拆分,使得披露变得更加容易。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化委员会(ISSB)并不称其为ESG准则,而是称其为可持续性利益相关者准则。
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城市绿色生活转型和企业ESG行动,我们提到了一些具体的行动,但更重要的是从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企业还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在城市碳中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如何一起寻找机会,并做出哪些重要的事情?
孙翔:首先,我们必须合作。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关注实际科技和商业在城市绿色生活转型中的应用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确定哪些方案是实际可行的,并且在商业逻辑上是可行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其进一步实践。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方案是可实践的,同时也要识别那些在理论上看起来很好但最终无法实现的部分。这需要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一起合作进行评估和判断。
吴文媛:减碳这个问题需要从生产端入手,仅仅种树并不能算作减碳行为。实际上,我们每天的活动都在增加碳排放。只有通过介入日常生活和生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减碳。今年,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小程序,就是一个小型游戏,一方叫做“保卫蛇口”,另一方叫做“淹没蛇口”。游戏将人们的生活习惯纳入其中。例如,如果你今天出门自带水杯喝水,那么你就参与了“保卫蛇口”;如果你使用纸杯或者瓶装水,那么你就参与了“淹没蛇口”。我们希望能够得到阿里或者腾讯在技术方面的支持。今年,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小程序,并加入一个游戏元素,这个游戏可以反映社区中人行道或其他地方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在社区层面进行反馈。类似于朋友圈的步数竞赛,我们也可以设立一个减碳的竞赛标准,将参与“保卫蛇口”和“淹没蛇口”的行为转化为游戏指数,让每天的行为都能在游戏中呈现,从而影响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
丁晴;接着您的话说,您开发的小程序将个人生活习惯与低碳联系起来,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与我们目前的工作非常契合。例如,我们支持地方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碳捕集的方法学和个人碳账户方法计划论的研究,这与您的小程序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从标准化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对于企业来说,它们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主体和对象。ESG对企业来说既来自监管和政策方面的要求,也是挖掘自身机遇的工具。我非常建议企业及时跟进了解国内外的政策、标准和监管要求,包括ISSB的要求和欧盟CSRD等。这些标准和规则从不同角度出发,层层加码,需要持续跟进。
我们自己的一些规则和政策也需要持续跟进,例如从能源消费的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当我们最初提出双碳目标时,并没有涉及到先立后破的问题,但在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观点在转变。因此,现在我们提出了先立后破的原则,必须平衡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和跟进的过程。企业需要修炼内功,增强与ESG相关标准的应用能力。
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评价评级,我认为它们都依托于与ESG相关的环境领域、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合规、知识产权管理等标准基础。有许多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自我诊断,提升综合管理绩效能力,提高标准应用能力。在信息披露时使用统一的标准,提高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数据质量。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相比,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需要提高标准应用能力。建议相关企业和相关方关注和参与标准研制过程,将良好的实践案例和技术纳入标准,丰富标准供给,将优秀的创新技术和做法固化为标准,实现共赢效果。
主持人刘伟:我们过去也有深刻的体会,当制定阿里的碳目标时,我们提出了“范围3+”的目标。实际上,我们与WBCSD和WRI这两家专业机构一起探讨这个工作,旨在帮助我们思考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其中包括菜鸟在社区减碳方面所做的工作。尽管菜鸟的体量很大,减碳规模相对较小,但仍然是一项非常值得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与标准机构合作的过程中的成果,因为您的机构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先进的做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与您合作的例子。
丁晴:谢逊,期待未来更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
区焕仪:城市或企业的ESG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进行社区工作时,我们会发现以人为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推动环境议题的意识还是进行行动改变,都需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因为这些基础点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引用我们的理事长王石先生所说的经典语录,碳中和社区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碳中和社区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论是ESG还是可持续发展,最终都回归到每个人里面。以人为本,并加强共建,这是我们做城市或社区工作的重要原则。
主持人刘伟:碳中和和ESG不仅仅是目标,更是帮助我们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手段。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全球层面的政策,最终都会落实到社区层面。深圳作为一个非常有名的创新城市,对我来说,它最著名的是社区。深圳有着“金秤砣奖”,这是社会组织为政府评奖的活动。梅沙项目和无车日等都给企业和标准制定机构带来了启发。这些都是创新工作,将这些优秀的工作固定在标准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推广和扩大规模。企业可以帮助您在这方面扩大影响力。这是我们在今天的讨论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本文内容来自“企业ESG赋能城市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实录整理,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